首頁 > 加密貨幣市場 > 中本聰創造了永生經濟!Michael Saylor萬字訪談:死後銷毀比特幣私鑰,是一種終極去中心化慈善

中本聰創造了永生經濟!Michael Saylor萬字訪談:死後銷毀比特幣私鑰,是一種終極去中心化慈善

2025/03/29 23

本文整理編譯自 CoinDesk 訪問微策略 Strategy 創辦人 Michael Saylor 的影片,深入探討比特幣作為數位資本的潛力、美國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的必要性、數位資產分類框架,以及他對監管、公司策略和數位金融未來的宏大願景。(前情提要:神魚專文》微策略MSTR的比特幣槓桿遊戲:誰承擔風險,誰獲利?)(背景補充:MircoStrategy 微策略重啟「買買買」模式?全解析新融資方案)

本文目錄

Saylor 定義的四種數位資產美國戰略:擁抱比特幣,鞏固國家安全與全球領導地位Strategy 公司策略:金融工程煉金術與資本市場轉型長遠視角:從個人哲學到數位金融的終局

Michael Saylor,這位比特幣領域的先驅與堅定倡導者,以大膽領導旗下公司微策略(Strategy,前身為 MicroStrategy)全面擁抱比特幣而聞名。

在最新一場與 CoinDesk 的訪談中,Saylor 大膽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將成長為一個價值超過 200 兆美元的網路。」他相信這種數位資本的潛力巨大,甚至足以影響國家級的財政平衡,以下為您整理他長達兩個小時訪談的重點精華。

Saylor 定義的四種數位資產

過去數年間,加密貨幣領域充滿混亂與爭議,Saylor 認為根源在於缺乏清晰的資產分類框架。他在於與美國立法者、監管機構(SEC、CFTC)、業界人士及投資者的廣泛交流,提出了一個創新的四類數位資產框架,旨在釐清亂象,促進發展。

這個框架建立在現有的證券、商品和貨幣(20世紀資產)之上,新增了四種數位資產類別:

數位代幣 (Digital Tokens): 旨在促進資本創造和創新。Saylor 設想,數以億計的企業或個人(如網紅、Podcaster)可以便捷地發行自己的代幣(如迷因幣、實用型代幣、NFT),用於籌集資金或提供特定權益,而無需經歷傳統證券發行的漫長和昂貴過程。

「讓 TrumpCoin 發行吧,讓 Katy Perry 代幣或 Joe Rogan 幣發行吧,」Saylor 說道。

他主張,發行者只需簡單註冊,披露代幣信息和用途,並對欺詐行為承擔民事和刑事責任(不要說謊、欺騙和偷竊)就無需政府事前許可。他反駁了設立新監管機構的必要性,認為現有的法律體系足以應對欺詐或不法行為。「我們已經有了法院,我們已經有了刑事法規。」他強調,儘管大多數代幣會失敗,如同大量新創公司或應用程式一樣,但那 1% 的成功者將帶來革命性變革。

數位貨幣 (Digital Currencies): 指由法幣 1:1 支持的穩定幣。發行者(如 Circle、Tether 或銀行)必須持有等值的法幣儲備,並接受監管。

Saylor 預計,合規的穩定幣市場將從數百億美元增長到 10 兆美元,極大促進美元的全球流通,鞏固其儲備貨幣地位,同時為全球數十億人提供可靠的交換媒介和短期價值儲存工具。

數位證券 (Digital Securities): 指代幣化的傳統證券,如股票或債券。例如,貝萊德可以發行代表蘋果股票或標普指數的代幣。這些代幣將在加密交易所 7×24 小時全球流通,提高資本市場效率,但仍需遵守證券法規,發行人也需負責。

數位商品 (Digital Commodities): 核心是比特幣。Saylor 強調,數位商品的關鍵特徵是「沒有發行者」,其主要用途是長期資本保值(Capital Preservation),而非資本創造。

他認為,如同黃金取代白銀、白銀取代銅一樣,根據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最強的貨幣形式終將勝出。「最強形式的長期貨幣,我稱之為資本,現在是比特幣,」。

他認為,比特幣與美元並非競爭關係,而是與全球價值 450 兆美元的資本資產(如房地產、股權、債券、黃金)競爭。人們持有這些資產是為了長期儲存財富,而比特幣正逐漸成為更優越的選擇。他斷言:「只有一個網絡會獲勝,其餘的只會對它崩潰。」比特幣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其「無發行者」的特性,使其成為公司、國家或個人尋求跨越世代、不受單一實體信任風險影響的永恆資本儲存的理想選擇。

Saylor 主張,這四類數位資產都應能以光速自由流通,減少 KYC/AML 摩擦,以最大化其經濟效用。監管的重點應放在發行人身上,要求其承擔不欺詐的責任,並允許持有者擁有自我託管的權利。他相信,這個清晰的框架將極大地釋放創新潛力,同時透過追究發行人責任來保護消費者。

美國戰略:擁抱比特幣,鞏固國家安全與全球領導地位

Saylor 也是一位國家戰略的倡導者,他近期積極向白宮推動一項宏大的比特幣戰略,建議美國政府應在 2035 年前收購總比特幣供應量的 5% 至 25%,預計到 2045 年能產生 16 至 81 兆美元的價值。他認為這不僅是經濟機遇,更是國家安全問題。

他指出,近期的政治風向發生了顯著轉變。川普總統不僅公開表達對比特幣的支持,更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創建「戰略性比特幣儲備」,指示永不拋售,並尋找預算中立的方式增持。Saylor 稱之為「一百多年來,美國總統對任何資產最強烈的支持」。

同時,被任命負責數位資產政策的 David Sachs 在播客中明確表示,美國政府目前只承認比特幣是唯一的去中心化加密資產(數位商品),這為比特幣的定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

Saylor 從四個層面闡述了比特幣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數位資本: 持有比特幣能直接增加國家和企業的財富,潛在價值數十兆美元,足以抵銷國債,將美國從淨債務國轉變為淨資產國。數位財產: 如同黃金或房地產,比特幣可以被出租、融資或在其上建立業務,產生持續收益。Saylor 預計到 2045 年,這每年可為美國帶來 10 兆美元的價值,而非出售資產本身。數位能源網絡: 未來的 AI 經濟(潛在價值 100 兆美元)需要以光速移動的數位能源(貨幣)。比特幣作為最底層的結算網絡,是支撐這個經濟體的關鍵基礎設施。控制比特幣網絡,就是控制未來經濟的命脈。數位防禦系統: 比特幣網絡由巨大的算力(Exahash)和密碼學保護,構建了一堵無法被篡改、審查或破解的「數位能源之牆」。這對於在網路空間安全地轉移價值(如向戰區匯款)或驗證系統、防禦攻擊至關重要。Saylor 強調:「如果你失去了對網路空間的控制…你失去了國家。」

他認為,美國擁抱並積極收購比特幣,不僅能自身受益,更能迫使全球盟友乃至對手採用比特幣作為全球儲備資產,鞏固美國在數位時代的霸權地位。他駁斥了其他國家(如中國、俄羅斯)能成功創建替代品的可能性,理由是比特幣已具備無可比擬的網路效應、資金投入和全球共識。「比特幣是贏家…它已經達到了逃逸速度。」

此外,Saylor 呼籲結束對比特幣挖礦和交易的不公平稅收政策,並允許主流銀行系統接入比特幣服務。他認為,過去阻止合規銀行託管比特幣,反而將用戶推向風險更高的離岸平台,是導致 FTX 等崩潰事件的原因之一。他相信,支持性的監管、銀行業的參與將使行業規模擴大 100 倍,同時風險降低 100 倍。

Strategy 公司策略:金融工程煉金術與資本市場轉型

Michael Saylor 將其對比特幣的信念貫徹到了 Strategy 公司的運營中。自 2020 年以來,該公司持續、大舉買入比特幣,並巧妙利用資本市場工具進行融資,堪稱一場宏大的金融工程實驗。

Saylor 解釋,傳統公司估值多基於未來現金流預期,而 Strategy 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資產負債表上持有大量「真實貨幣」— 比特幣,他自信的說「公司市值的 60% 到 65% 就是錢。」

他批評傳統公司持有現金(如國債)是有毒的,因為其低回報率遠低於資本成本,會不斷侵蝕價值。而比特幣,在他看來,是「良性的、乾淨的貨幣」,具有巨大的增值潛力。

Strategy 的核心策略是發行由比特幣支持的債務或類債務工具,如可轉換債券和優先股(例如代碼為 TRYK 的可轉換優先股)。Saylor 指出,這是在創造一種新的信貸理論:基於實際持有的資產而非未來現金流預期來進行借貸。由於比特幣的高波動性和巨大升值潛力,Strategy 可以提供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率(支付垃圾債券的利率),同時其巨額比特幣持有量提供了事實上的「投資級信用」(儘管評級機構可能不這麼看)。

面對外界對比特幣暴跌風險和公司股票高溢價的質疑,Saylor 顯得胸有成竹。他強調,公司發行的許多工具,特別是優先股,是「永續」的且沒有到期日、沒有嚴格的抵押或追加保證金條款。

「比特幣可以下跌 99%…沒有追加保證金會來。」他甚至認為,比特幣的波動性對 Strategy 反而是有利的,因為高波動性吸引了交易者,推高了股票溢價,進而使得發行可轉換債券和優先股的條件更有利,形成了一個正向的、自我強化的「二次自反」循環。

「這絕對是金融工程,」Saylor 坦言,「我們設計了一台機器。」這台機器的目標是持續籌集數十億、數百億乃至數萬億美元的資本,用於購買更多比特幣,目標是佔據數百兆美元固定收益市場的一席之地。「我們每年給所有固定收益投資者額外 200 個基點的收益,而且風險更低。」他將此視為對傳統股權和債券市場的「合理化」和「數位化轉型」。

對於未來的融資計劃,例如何時發行完 210 億美元的 ATM(At-The-Market)股票發行計劃,Saylor 保持靈活性,強調「保留選擇餘地」是商業的精髓。他會根據市場的「風向和水流」——即不同資本市場(股權、可轉債、優先股)的熱度和條件——來決定何時以及發行何種工具,以最大化股東利益。

長遠視角:從個人哲學到數位金融的終局

Saylor 的比特幣之路,根植於他的個人背景和哲學思考。出身空軍家庭,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航太工程的經歷,讓他對系統工程、熱力學和「健全系統」有著深刻理解。他欣賞比特幣設計的「工程之美」,尤其是難度調整機制(負反饋迴路)和其作為「熱力學上健全的貨幣體系」的特性。

「中本聰創造了完美的貨幣網路」他說這與製造一架能飛的飛機或一艘不沉的船需要精妙的工程設計和必要的妥協(如穩定性與交易速度的平衡)異曲同工。

他也從過去的創業經歷(如移動身份驗證應用 Usher 的失敗)中學到教訓,認識到市場時機、分銷渠道的重要性,以及保持謙遜、欣賞他人創見的價值。他坦承「我最大的成功是別人的想法(比特幣)」。

給予年輕人的建議是:擁抱顛覆性技術,找到自己的熱情和專長,然後「像激光一樣專注於它」(Laser Eyes),並警惕成功後的盲目擴張(拿破崙情結)。

展望未來,Saylor 預計,隨著監管框架的明確(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數位金融將迎來寒武紀式的爆發。數百萬種數位資產(代幣、貨幣、證券、商品)將以光速流轉,AI 將深度融入錢包、交易和資產管理,催生出前所未有的產品和服務。「世界會變得更美好,」他樂觀地預測,儘管自由市場的演化充滿未知。

當被問及最終的人生目標時,Saylor 將其昇華到哲學層面。他認為比特幣不僅是資產,更是一種代表主權、健全貨幣、自由和財產權的意識形態。

「中本聰提供給我們的是經濟永生,即使個人無法永生,但通過比特幣,經濟能量(資本)可以永存」。他甚至提出,將比特幣私鑰銷毀,是一種終極的去中心化慈善,將財富貢獻給整個比特幣網絡和所有信仰相同理念的人,讓這份經濟力量永續流傳。

總的來說,Michael Saylor 的訪談展現了一個結合了技術洞察、金融工程、宏大敘事和堅定信念的複雜圖景。他不僅在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進行一場豪賭,更試圖為比特幣、為美國、乃至為全球金融體系的未來描繪一條通往「數位永生」的道路。

📍相關報導📍

Bitwise推出「比特幣概念ETF」追蹤持超1000枚BTC上市公司,微策略、礦企、遊戲商..前十大成分股速覽

微策略擬「再發行210億美元優先股」繼續買比特幣,但 Strategy 股價已自歷史高點砍半

微策略擬再發行 20 億美元公司債加碼比特幣,但企業稅賦風險漸增

最新文章

同类文章